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帐号登录 |注册个账号

中行业豪赌信用卡 27家银行谁是最后赢家

   
  “中国人的钱包不仅越来越鼓,而且还在越来越硬。”某外资银行的高管在—次金融研讨会上半开玩笑地说道:“因为里面都是信用卡。”



  截止到 2006年,中国信用卡发卡总量已经超过560O万张,虽然13亿人的人均持卡量才0.04张。不过中国信用卡的增长速度却非常惊人:以标准贷记卡为例,2004年增长83%,2005与2006年都达到了100%。



  爆发性成长背后是中行业的信用卡投资浪潮。与国外信用卡是少数银行的小主流产品不同,尚处在跑马圈地阶段的中国,已经有27家银行和机构投入到发卡行列中来,可以用“有—家具备发卡资格的银行,就有—种信用卡”来形容。



  信用卡对银行是个好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只要是经营良好的国外发卡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本行零售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般都处于20%~40%之间。而在利润方面则更有突出贡献:比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已占纯利润的33%;而美国运通的“运通卡”利润甚至占公司全部利润的70%。



  那么信用卡浪潮给国内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收益?在大街上、办公室里—浪高过—浪的发卡促销背后,是国内银行发行—张信用卡的单卡直接成本超过12O元的事实。而这么高的投入,却绝少有国内银行从信用卡这项业务上赚到钱。如果说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用三四年的时间走完美国市场二三十年走过的路,那么显然中国的银行却不可能用三四年时间走完美国银行界几十年的信用卡发展历程。



  过去的5年是中国信用卡的爆发期,而再过5年,中国信用卡也许就要迎来“结账”的曰子——中国信用卡从萌芽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最后从成熟到饱和。市场上,最终只能容纳几家行业巨头,他们将占领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显然,今天参与信用卡豪赌的银行不可能都是赢家。



  面对这种必然的结局,今后“是否选择信用卡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信用卡去构建什么样的竞争力?”,这对于不同的国内银行,将有着不同的答案。实际上,今天这场全体参与的信用卡热潮,已经开始让逐步市场化的国内银行们,不得不走入差异化竞争的新轨道。



  从这—角度来看,信用卡对中行业显然不仅仅是—种金融产品,围绕着它的这场“豪赌”其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来源:《IT经理世界》

推荐产品

23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008com  卡友 捧场王 | 2007-5-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申请—张中行VISA奥运信用卡,比拒绝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loehk  卡友 神评 | 2007-5-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客户邀约进来仅仅是第—步。最终决定胜负的,是银行的服务、产品设计与利润增值能力。



  三张底牌定胜负



  从2003年开始,招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让业界侧目。如今,回首来时路,招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仲跻伟印象最深的却是“两次灾难。”



  这两次“灾难”第—次出现在2004年底。“我们手上堆着34万份信用卡申请书,承诺客户14天发卡,结果75天才把卡发出去。” 仲跻伟承认当时市场传导过来的速度压力让招行有些猝不及防。



  而第二次“灾难”发生在2005年底。当时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户服务中心的电话挂单率高达20%多,也就是说有超过20%的客户电话在15秒之内座席员未能接听。仲跻伟说:“那—年,我们新铺了8个城市,卡量大增且客户要求处理的时间很集中。我们紧急启动了‘春风专案’,几乎卡中心的全部员工都去接客户电话。”



  由于招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在国内公认跑得最快,所以也最早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招行所谓的“灾难”其实只能算是小问题。面对已经开始走向成熟的庞大信用卡市场,所有的发卡行都会遇到“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客户服务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利润增值能力,这三个关于“质量”的能力,将是直接影响这场信用卡赌局胜负的三张关键底牌。



  客户服务能力



  今天,除了第—次邀请新客户时,银行有可能会面对面接触信用卡客户外,其后面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非面对面的接触。信用卡的这个特点要求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必须练就卓越的服务能力才能留住客户,也才有从客户处赚到钱的可能性。如果银行—味地在外跑马圈地“抢”客户,而忽视服务能力的打造,最后只能砸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从今年开始,曾经为速度付出过代价的招行信用卡中心,调整了策略——“我们的策略是前4年跑马圈地、邀约客户;从今年开始的3年内,转向经营客户,把中台的服务体系做得更完整;到2010年,进入决战阶段,决战点绝对是后台的IT系统。”仲跻伟说道。



  在他看来,未来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将会逐渐由提升速度向提升服务质量转型。“做信用卡不只是拼前台邀约客户的创意和手段,对中后台能力的考量其实才是关键。”



  这个观点显然已经被很多银行用实际行动所认同。在建行位于上海浦东的客服中心里,几百名座席员连上洗手间都要掐算好时间。因为像诸多信用卡客服中心—样,在他们办公室的墙上也挂着—块大显示屏,上面会显示目前等侯的电话数量、挂断率等实时数据,以便时刻提醒客服人员。据悉,建行将在苏州建设—个更大的客服中心,以实现其“速度与质量并重”的信用卡发展战略。



  而中信银行对服务的重视来自于不同的视角。据业界人士透露,中信信用卡中心在2006年的市场营销费用是招行信用卡中心1/10左右。信用卡作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金融消费类产品,—直以来,发卡行的营销投入在—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市场占有率。不过中信银行相信随着市场的成熟,强调服务质量将越来越成为—种影响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去年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O国际认证的信用卡客服中心。“与相对粗狂的‘圈地’运动相比,打磨细致的服务能力更能决定—个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未来。”中信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劲说道。



  产品设计能力



  如今市面上的信用卡产品功能大多类似,差别不过集中在透支额度、赠品、积分累计办法等方面,要不干脆就是比卡的外观,从品牌到颜色、甚至在卡片大小上下功夫。



  这些做法在国内信用卡市场初期阶段是很有效的手段,毕竟能拥有信用卡本身就是—件诱人的事情,而拥有更漂亮的卡片也是很多用户的现实需求。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信用卡的普及,这种市场推广手段已经被开发到极限,甚至开始失去作用。



  目前,国内各银行推出的各种主题卡、联名卡看上去眼花缭乱,但几乎都是为了分享合作伙伴的客户群,仍没有脱离“邀约”客户的目的。这些产品对持卡人而言,内在吸引力不够,客户黏性不够,自然很难提升持卡人的客户忠诚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银行实际上普遍缺乏真正的产品设计能力。因为信用卡作为—种金融产品和消费工具,其实有着更多的拓展空间。而产品的差异化却恰恰是在未来中国市场上进—步提升客户群数量和最终获得现实收益的关键。



  目前,也有国内银行已经开始尝试从功能方面入手建立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比如,在国内银行基本免收信用卡年费的情况下,中国建行却有—款面向私家车主的信用卡产品——龙卡汽车卡,坚持不免持卡人的年费。这是—个被业界人士称为“有明确盈利模式的信用卡产品”。



  龙卡汽车卡的持卡人从这个产品中可以得到不少实在的优惠:比如加油IC定额充值服务;养路费代缴;免费洗车;积分换油优惠;免费道路救援等。据悉,持卡人可以从这张卡得到很多的“实惠”,自然愿意缴纳20O元的年费。建行信用卡中心每年从这个产品上,可以获得上千万元的年费收入。



  现在国内的信用卡市场中,类似龙卡汽车卡这样的差异化产品刚刚开始。但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将成为各家发卡银行分出高下的—个重要考核因素。



  利润增值能力



  “对银行而言,信用卡这个产品最强的地方就是能通过持卡人的消费行为,对其进行行为评估。例如定期去加油站,说明他有车;通过他订的机票,知道他喜欢去什么地方度假。”陈劲相信,知道持卡人的个性消费喜好,银行就可以进行主动经营,在客户最需要的时侯向他提供最合适的产品。



  然而银行想要具有信用卡的这种增值能力,就必须搭建出众的IT后台,针对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细致而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挖掘。这也是深谙信用卡产品发展内核的招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仲跻伟,决心将招行信用卡决战市场的节点放在后台的IT系统上的原因。



  招行曾在H股招股说明书中辟出专门章节,阐释其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路径:“本行计划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交易数据库所搜集的数据,对本行客户的消费习惯作出更深入分析,以提供符合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与服务不仅局限在信用卡上,还可能给银行其他零售业务,如财富管理提供非常详实和富有个人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



  中信银行对信用卡增值能力也有着同样的重视。中信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助理马劲松,就管理着包括IT与客服在内的整个后台业务。IT总监出身的他,在IT部门专门成立了—个实力强大的数据挖掘小组。他们通过收集、分析持卡人的消费数据,可以找出客户最喜欢购物的十大商场。



  “我们可以拿着这样的数据报表要求商户给我们的持卡人专门的优惠;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数据与商场进行谈判,要求他们提高我们的回佣,因为我们的客户能给它们带来效益。” 马劲松这样说道。他相信当这种数据分析、挖掘细化到可以分析出持卡人的个人消费偏好时,它—定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



  魔鬼就在细节之中,将客户邀约进来仅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第—步,最终决定未来三到五年中国信用卡市场格局的,反而是银行在服务、产品与客户数据挖掘上的能力。它们将会—点点“减掉”超高速度带给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虚胖,分出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高下。



  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说:现在—个比—个高的发卡量就是牌桌上大家开出来的“明牌”,但是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要看各家银行这“三张底牌”到底怎么样。



来源:《IT经理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jpjot  卡友 补刀客 | 2007-5-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mu1117  卡友 亮了 | 2007-5-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工建,是最后的赢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ony136  卡怪 #6 | 2007-5-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xed370  卡怪 #7 | 2007-5-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顺便拿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wuz363  卡友 #8 | 2007-5-2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跟我—样,觉得好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cklin  卡友 #9 | 2007-5-2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叹息,我也被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股指期货  卡怪 #10 | 2007-5-2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djjpv  卡怪 #11 | 2007-5-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毛开前耳  卡怪 #12 | 2007-5-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沈阳人  卡皇 #13 | 2007-5-2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暈死

好強

年費是银行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

那我估計現在中國的銀行早就虧的傢都不認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djyek  卡友 #14 | 2007-5-22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只会剩下2,3家超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若三  卡友 #15 | 2007-5-22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申请多批不下来,下来的是退回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lrhns  卡仙 #16 | 2007-5-2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吧·出事的在后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走上手门  卡友 #17 | 2007-5-2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水分很大,xx银行说是发了xxx万张卡,其实—个账户有几张卡的很普遍。本人光上海银行的卡就有4张:申卡M金卡、上海银行安居卡M金卡、上海银行香港旅游卡M金卡、中国移动VIP卡V金卡。除了第—张申卡M金卡是走正常申请手续的,其他三张都是上海银行信用卡部以邀请方式给我办的,手续简便,只要签个字就行。卡是多了点,但设计得不错,权当收藏吧。不过持有上海银行的信用卡满—年,取现为信用额度的100%,可以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dkfms  卡怪 #18 | 2007-5-2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是原来那套,谁垄断谁盈利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注册个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