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今年支付行业一地鸡毛?
2018年之前机构赚钱主要靠跳码,从2018年开始各机构一直走的都是高补贴然后靠调价回收成本的路线,2020年513事件后整个行业一地鸡毛,越是补贴狠的平台都急着收回前期投入,唯一的出路无非就是调价,偷数据,收取高额流量费,一大波骚操作下来客户接受不了。
但激活机器的业务员整体收益没增加反而还少了,更狠的是甚至辛辛苦苦做到月收益过万一夜之间全被停了,导致这个行业信用崩塌,底层代理大量流失转行,毕竟一个月万把块收入送外卖,开专车辛苦点也可以赚到这份收入,大量的底层代理商骂声一片,把自己曾经热爱的行业贬低得一文不值,当身边的朋友想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都会被他们无情地劝退,甚至还有被收割得血本无归的同行在辱骂,诋毁支付行业。
加上近两年电销的兴起,一大批同行盲目加入到电销行业,实质上都是拿着上家的高补贴在干市场,当支付公司,包盘商回收成本时交易量被其它同行又切一遍,高额投入的成本还未收回,交易量却不见了,看似火爆的电销行业其实一样是在苟延残喘,今年电销又火爆,原因是个别支付公司,机构配合这些电销人员收取用户所谓的服务费,从199到599不等,更有甚者直接收899服务费,目前电销成本在150-200左右,目前支付交易量数以亿计,想想又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大蛋糕,又可以大搞特搞!
其实最开心的还是支付公司,包盘机构,出个买断政策,合同一签机器先打款,押金先不提示,韭菜们先拿货去搞,哪天用户投诉了从分润扣款退用户,投诉顶不住了就互相伤害,反正上面大佬们肯定是不会承担风险,大不了就出个通告某某违反了展业流程,所有责任都是某某的,反正机器已经拿了又不给退,只能哑巴吃黄连继续去激活,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况:
一、银行交易限制,以广发、平安、中信为代表的银行,对部分支付机构分批实施信用卡交易限制、不给积分、风控降额等一系列操作,导致一些交易无法进行。
二、拒付、一旦大额拒付批量拒付整个条线代理为此买单。很多代理经常出现忙活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结果收到一纸分润被扣光通知,这是因为有一笔或几笔拒付需要代理商自己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