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钱,最终只有血来还

1000元,到手只有500元,5天后还1100元,年化收益可以做到5000%甚至10000%,堪称印钱。
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凶,生怕做晚了给同行接了盘。
GP不在乎借款人的信用,因为哪怕80%的坏账,在55超级gp的盈利模型下,依然是赚钱。
GP更不在乎借款人的生S和尊严,毕竟没有钱,这年头谁有尊严?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无人来。
只要赚钱,就有人来。
为了赚钱,GP注册了无数公司,把无数老哥圈在其中,一家又一家的介绍,赚无数次砍头息,最后把滚了几十倍上百倍的债券卖给线下催收。
GP自己的电话催收,不仅骚扰借款人全家,甚至P借款人的图到黄图上传播,无数承受不住压力的人被b浪迹天涯或结束生命。
他们不怕你不借,只怕你不还。
只要你碰了这些gp,那么你的人生便没了前进的路,左边是地狱,右边也是地狱。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有一套完整的,符合逻辑的身份信息。
这套信息包括,SFZ原件,与SFZ关联的YHK,与SFZ信息关联的SIM卡,手持SFZ的照片。
当你有了完整的身份资料后,你就需要来包装这些资料来保障下款。
你需要熟知包装知识。
首先,你需要猫池来包装通话记录,所谓猫池,就是几十张sim卡插在上面,可以互拨电话,包装活跃的通话记录。
你需要利用猫池,养sim卡至少6个月,因为各大公司的基础规则,就是近半年通话活跃。
为了节约成本,一般用的都是最便宜(9元包月)的套餐,但这样会被厉害的公司抓住,因为他们购买的爬虫不仅爬账单,也爬套餐,过于便宜的套餐,配合只有6个月的活跃期,组合起来就是高危特征。
聪明的老哥,不会刚好养6个月,他们会养7到9个月,甚至1年,同时使用电信或者联通的无保底套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规则,并且电信和联通可以在营业厅设置反爬,导致爬虫无法爬到有效账单。
SIM卡只是基础,一般普通GP公司在通话详单中,主要看的就是活跃时长,是否本人名下卡,通话记录中号码是否命中贷款公司号码,通话记录号码与通讯录的契合度,种种,这些,都可以包装。
甚至这些SIM卡之间的互拨规律,拨电话的时长,在什么时间(白天还是晚上)打电话,都有讲究。
SIM卡之后,就是手机信息。
这里一般需要包装的信息是本地通讯录,本地短信,APP List,GPS,LBS,imei,ip。
本地通讯录很简单,不要有贷款公司电话储存,并且最好是把那些和你互拨的sim卡存为亲戚朋友,很多风控比较弱的贷款,会忽略这些。
本地短信包装一般是包装亲朋好友短信,号码来自互拨sim卡,删除贷款验证码短信,删除负面信息短信,包装工资流水短信,包装信用卡账单短信。
APP List一般是指手机内安装的软件,在申请一家GP时,最好是把手机上其他家的GPAPP都删除,这些都是机器批量自动操作,保证在申请某一家GP时,手机上是干净的。
GPS与LBS,一般都是用定位修改沙盒软件,来确保自己申请时的地址与手机号归属地及SFZ前6位归属地一致,另外99%的GP公司是不会做APP和H5加固的,他们对于这种定位修改,无法感知。
IMEI是指手机唯一的设备号,IP是指申请时的网络地址,IMEI可以用专业软件来随机修改,针对不同机型修改,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修改成了A品牌,那么下载贷超的途径最好是A应用市场,应用市场与品牌也是特征。
IP有专门的IP池提供服务,很多没有加盾(阿里云,蚁盾,腾讯天御,网易易盾,同盾)的公司,对于IP池基本是无法反抗的,而加盾的成本,一般GP这种野路子吃不消。
SIM卡和手机信息做过包装后,你需要做的是包装其他信息。
或者说不是包装,而是完善。
例如电商购物记录,你需要6个月至少购买6次以上的实物,不要买虚拟物品,也不要买游戏,DB,GP资料等负面信息,并且收货地址和联系人,都需要小心翼翼的与你贷款提交资料以及GPS地理位置对应。
例如其他GP公司的下款图,这个是可以P的,垃圾GP公司根本审核不出来。
例如信用卡账单,懂原理的自己用基站改IP做,不懂的在某些网站上可以购买,但凡支持邮箱或者短信导入账单的公司,这里根本防不住,账单外加短信的大额入账提示,某些做长期GP的公司,存量中有不少伪造。
一切包装的逻辑,都是要让这个人不能有完整的负面信息,信息不能有完整的逻辑漏洞。
其实大多数老哥薅一薅GP也用不到这么全面的知识,因为那些只顾着买流量的GP公司,本身也没啥风控,不需要很麻烦,就能骗到钱,只要身份真的,无异常负面,三方数据无太大异常,都是闭着眼放款。
说到这里,很多人要提那些吹起来牛b的大数据风控,可惜的是,除了少数几家有真本事的,大多数都是组装货,数据二道贩子,中看不中用。
那些吹牛b的各种功能,在工程上根本就实现不了,除非这家大数据公司拥有全知全能的数据源,而这种数据,央行都没有,唯一有点用处的划扣数据和手机SDK数据,前者无法在白户申请进行拦截,后者都是被专门掩盖过得。
那些多头数据,很多时候共享机构共享来的都是白名单装黑名单,黑名单装白名单,同行互杀太多了。
那些爬虫数据,除了运营商爬虫还有点用,其他的卵用没有,即使运营商爬虫,面对掩盖过的通话记录白户,第一次也不管用。
各类三方数据平台的所谓大数据风控,很难拦住这些包装过的身份,因为一切都不是假的,而负面则根本没有,你怎么可能找得到这些白户的负面信息呢?
尤其是很多大数据公司号称黑人实时更新,其实都是纸老虎,因为他们为了优化成本,在一定时间内,返回的都是缓存数据。
所以只要这批包装的身份,以随机的顺序,在短时间(36小时)内,同时申请不同的平台,然后再随机,再申请不同的平台,在随机,再申请。
这样循环下来,没有一家大数据公司的某款产品能拦得住这种申请,没有一家能拦住。
能拦得住这种攻击的,只有实时关系网络,但是很可惜,如果你顺序做的足够优秀,数据包装的足够完美,关系网和图数据挖掘也难以抵挡。
当然,GP们用不起关系网络,他们就是一群有几个钱想放GP赚钱的普通人,稍微复杂一些的系统,他们都用不上,因为贵,而且他们也招不起会用这些的模型与策略。
就连很多大公司,连怎么测数据有效性,KS,AUC,IV指标都搞不清楚。
很多三方大数据公司,都会缓存这些GP的查询信息,因为都是精准的意向用户,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GP公司,专门拿这些信息低成本推广自己家的GP,或者直接自己做DC把这些流量卖给别人,这个太赚钱了,他们甚至都愿意免费给GP公司用自己的产品,只要可以留存下数据,都是赤裸裸的钱。
当你包装好自己的一切资料后,你需要做的是,如何进入高利贷的流量中。
不管你走了什么渠道,最终,要下款了。
一般来说,到了这个节点,严谨一点的高利贷公司,是要求四要素验证的,就是姓名,SFZ号,手机号,YHK号(或ZFB,WX钱包号),必须为同一人。
GP赚无知者带血的钱,就应当做好被反GP者薅光的准备。
这场战争永无止境,
这些带血的钱,让所有牵涉其中的人疯狂,进化,人已不是人。
只不过带血的钱,最终只有血来还。
起风了,风里有鲜血的味道。

|